幻灯二

吃瓜的猹(吃瓜文集)

1.[吃瓜]

吃瓜□吴波 烈日炎炎,又到了吃西瓜的季节,作为夏季人气最高的水果,西瓜是夏天的必需品,对中国人来说,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70后生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吃西瓜的,因为我们的童年能吃到的水果品种很少,那时物质还不丰富,交通也不便利,夏天基本上就是西瓜一统天下,为此我的童年还闹出不少笑话。

2.吃瓜大合集

现在市面上卖的西瓜多是外地品种,个头极大,一般都是剖开卖,一眼望去红瓤黑籽,无所谓会不会挑瓜而在我们小时候,因为运输不便,西瓜多是本地出产,自然长熟,这种西瓜个头小外皮厚,挑起来就象开盲盒,稍有不慎就会买到生瓜蛋子,挑瓜也是个技术活。

3.吃瓜集锦

在我家,这是父亲的长项,跟着父亲去买西瓜,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4.吃瓜文是什么

卖瓜是“靠天吃饭”,天气越热西瓜越贵,只有碰上阴雨天气价格才能松动,每到这时父亲就会一口气买上十来个西瓜,堆在家里床底下给我们慢慢享用为了买瓜,我曾坐在父亲的二八大杠上被车轮夹过脚,因为手要抱着瓜就没法抓车杠。

5.吃瓜的我

但脚可破,瓜不能碎,为此那天我还多分了两块算是安慰 70后的童年,没有零食可言,西瓜就是夏天的解暑圣品,我记得为抢西瓜被母亲剁到手,至今左手仍残留一块刀疤因为哥哥吃西瓜的速度实在太快,简直如梭子一般,往往我第一块刚拿到手,他已经吐出西瓜子,手伸向了第二块。

6.吃瓜bot

小时候嘴谗,嘴里吃着,眼睛盯着,但怎么也赶不上哥哥吃西瓜的速度,经常为少吃几块西瓜气得哇哇直哭记忆里有一次刚吃完一个西瓜,母亲拿来毛巾,嘱咐我们:“洗洗再揩”,意思是洗过手再用毛巾擦干,我听成了:“洗洗再开”,瞬间就如弹簧般跳起来,一头钻到床底又抱出一个西瓜直奔水池,家里人笑成一团,至今仍会拿出来调侃。

7.吃瓜人的全部小说

我家住的龙窝巷位于老淮安的府市口,这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闹市口,每年夏天卖瓜摊贩都会在此聚集,一出巷子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西瓜堆买西瓜分“自挑”和“包熟”两种价格,如果要“包熟”,摊主挑好后就会在瓜中间切个小三角,让你看看西瓜的成色。

8.吃瓜的文章

自挑则看个人技术,操作起来不亚于中医的“望闻问切”

9.吃瓜文件是真的吗

每年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除了固定摊贩,还会有瓜农拖着平板车挨家兜售,卖点是现场验瓜,不熟不要钱记忆里有一年,一个卖瓜的老汉在我家门口连开三四个都是粉白的生瓜,卖瓜的一脸尬尴,但父亲还是照常付了钱,他对我们说种瓜人辛苦,只当做件善事。

10.吃瓜盘点

因为邻近文渠,母亲怕我和哥哥玩水,家里养了几只小鹅,除了要撵小鹅去体育场吃草,傍晚我们还得去拣西瓜皮那时年纪尚小也无所谓害羞,西瓜皮拣回来清洗干净剁碎了就是喂鹅的饲料说起西瓜皮,不止鹅会吃,就是母亲也会炒一盘给我们当菜,当然那是自家吃剩的不是外面拣来的,清炒西瓜皮脆嫩咸鲜,口感比起莴苣之类的蔬菜毫不逊色。

西瓜皮都不放过,西瓜籽自然不能随便吐掉,现在的西瓜有黄瓤、红瓤、红黄相间,分有籽的、无籽的……但在我们小时候评价西瓜好坏的标准就是红瓤黑籽,最好再带点沙西瓜籽晒干后炒熟就是一道零食,黑籽的尤其饱满,在童年的记忆里,我家的西瓜基本没有浪费的。

现在我们吃个冰镇西瓜不值一提,可那年月没有冰箱,家家都是放在井水中浸,后来我们搬进小院,父亲买了一口贮水的大缸,每次吃西瓜前都会放进去泡上一两小时炎炎夏日里,童年的我经常扒着水缸推西瓜玩,冷水浸过的西瓜吃起来清脆沁凉,一直甜到心底。

时光匆忙,一转眼哥哥考上大学,家里再也没人和我抢西瓜了,再吃就是一切为二,抱着半拉西瓜用勺子挖着吃,这种吃法的好处就是不会汁水滴嗒,但是那种一家人围在桌前分食一个西瓜的乐趣也就此减半再往后我们各自分飞,连和父母坐在一起吃西瓜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吃西瓜不再受季节限制,现在的人们随时都可以吃到西瓜,但在三十年前,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刚刚推广记得老公参军的第二年,我第一次去部队,那时他一月津贴不过12元四月的山东已经很热,就为了我一句“想吃西瓜”,他花了近两月的津贴”买了两个西瓜招待同去的几个同学,而我当时不谙世事,一点不知道外面物价几何。

世易时移,西瓜成了最普通不过的平民水果,无论是送礼还是待客都撑不起面子,人们对各种进口水果青睐有加,水果品种也多到令人咋舌,即便是酷暑也不再是西瓜独霸天下但我还是喜欢吃西瓜,每年的七八月份我们家基本都是西瓜唱主角,只是西瓜的中间部分变成了女儿的专利。

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夏天我也极少碰西瓜,但那留在记忆里的凊香甘甜却是始终如初,岁月更迭,时光流走,生命里最难忘的味道,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西瓜,那是幸福的味道 PICTURE

作者简介:吴波(右),淮安区人,热爱文学,热衷码字,喜欢用笔墨记录生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